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

Friday night


每天起床,出門,天色就是這麼黑。


進醫院的第五天,我們幾個醫學生終於去外面吃了一頓

話說MGH給了我一張gift card,裡面有多少餐費我不清楚,至少這禮拜還沒用完。儘管醫院的食物比我想像中好吃(沙拉吧很豐富,手工pizza,好喝的咖啡,湯...)但是我已經開始覺得每天吃東西只是為了補給能量,不是甚麼精神上的洗滌了(pathetic...)

至於晚餐,我和林先生天天都在超市買熟食回家吃(so pathetic....)



禮拜四是grand round,在傳說中的Ether dome舉辦,這就是史上第一個用ether麻醉進行手術的地方。我原先覺得把這個地方看得太神聖有點矯情,但是當neurosurgery的主治、住院醫師,團隊的人員一位位進來,當大家穿的不再是平常的scrub,而是正式服裝,當主治醫師開始演講,氣氛讓我突然又震撼到:我在一個多麼棒的地方

這天的主講人是在neurosurgery訓練完成的一位醫師,分享幾年來學習的點滴,印度裔的他還帶了自己的父母,妻子與小孩來聽他演講,他把每一位主治醫師,住院醫師的名字列出來,這些人帶給他甚麼啟發...最後,他放了自己家人的照片。他停頓了有半分鐘,喝了口咖啡,簡單的說:「少了他們,我無法成為今天的我」

最後,每個人都站起來為他鼓掌。


禮拜四沒有做甚麼手術相關的,唯一做的就是幫醫生調整口罩而已。早上跟著NP,跟到一半NP就跑去參加某一位醫師的baby shower了......我發現其他醫學生都很喜歡我這個team的CR,大家都興致沖沖的說下午一起去查房,結果到了查房時間根本就只有我跟CR.....連junior resident都不見了......

今天,禮拜五,每台刀都delay,又插進一些刀,但居然都在白天結束了。我認為這是因為這邊刀表上的時間都很「合理」,從麻醉到手術完成,該是多久就是多久,每個醫生的schedule都是一兩台,這才對嘛....但我想這必然是由於這是間大醫院的關係。

昨天我跟一位北京來visiting的麻醉科醫師吃飯,今天我在刀房晃,又遇到父母是上海人的美國醫學生,天天都可以找到說中文的人;而且我趁grand round數一數,發現印度裔的人為數不少,這裡沒有人介意你是哪來的,尊重彼此的語言,文化,名字(有一個醫生姓Curry的,為什麼都沒有人笑啊啊啊)


如果認真比較,這裡做的事情跟在台灣真的沒甚麼差

家屬會從病房走出來問:「這間的護士在哪裡?」
病人術後,麻醉科醫師會拍著臉大叫:「○○○,起床了,張開眼睛!」
醫師總是看著手機說:「天啊,為什麼又有人找我了!」

當然,規模不同,case的量不一樣,各種器械也都不太一樣。但是我和林先生都覺得,在這裡沒什麼陌生的感覺,很容易就可以融入,好像只是台灣的生活,然後換成英文副聲道,跟英文字幕的感覺。醫學的不分國界,我就這樣感受到了。但如果要我說,還有一部分原因是這裡友善地接納各地族群吧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